中国质量万里行

人气指数:0 页面更新时间:2022-03-31 16:13
网站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国质量万里行”是中国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之一。这个活动是由首都新闻界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主办,国务院有关主管参与和支持的。内容和宗旨体现在它的名字的解释之中:“质量万里行”——中国的质量工作正面临着千里之行,万里之行;中国的新闻记者,为了宣传报道质量问题,将要做千里之行,万里之行。

活动的名誉顾问是老一代的革命家薄一波同志,顾问有袁宝华、吕东、徐惟诚、赵维臣、徐志坚、朱育理等同志,组委会主任是艾丰同志。参与的新闻单位各出一名副主任。

1992年2月,活动正式启动,第一批关于产品质量的报道同时在报纸、电视、广播发出,立即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消费者反映非常好,他们纷纷写信给组委会,给各新闻单位,给各主管机关,直至写信给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朱镕基副总理。群众来信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大快人心事,质量万里行”,“这是党和政府为人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希望万里行天天行”。

刚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朱镕基同志,在看到质量万里行第一期工作汇报之后,就于3月12日批示给组委会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一炮打响,效果甚佳,可喜可贺。我已经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汇报。李鹏同志说,干得好,震动不小。希望再接再厉,搞好质量品种效益年。随后,李鹏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又再次肯定了这一活动,认为这是政府为人民办的件好事,政府有责任办这样的事情。据有关人士透露,建国以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讨论的社会活动,这是唯一的一个。

1992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联合召开了第一年活动的总结大会。主管新闻工作的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说,在新时期新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而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好的方式。会上还传达了老一辈经济工作领导者张劲夫同志的意见,他说,从建国以来,我们就一直重视质量工作,但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落实。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推进质量工作的好方法。一位从新闻工作的角度,一位从经济工作的角度,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看做是对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做出的全面评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作为一次性活动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变成了一个持续性的多年和常年开展的活动。组委会成了常设机构,国家经贸委和中宣部成了它的主管机关。为了使组委会成为合格的一个常设主体,1994年之后,又正式注册了一个国家级的社团——“中国质量万里行联合会”,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来开展活动:指挥每年的万里行活动时,称为“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日常开展活动称为“中国质量万里行联合会”。

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开展万里行活动,直至今日。

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除了主体活动之外,各地配合这个活动还分别开展了与这个活动相关的彼此衔接的各种推进质量的名称相近但形式多样的活动。1993年元月,还创办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成为经常推进这个活动的舆论机关。薄一波同志担任这个杂志的名誉社长,艾丰同志任第一任总编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万里行活动的势头,中国名牌活动蓬蓬勃勃开展起来了。1992年6月,在万里行第一年活动的高潮之中,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张劲夫同志担任这个组织的名誉主任,艾丰同志担任主任,李继忠同志、吴昊同志担任执行总监事。1993年春天,艾丰同志写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思路》报告。这个报告获得了薄老的肯定,朱镕基同志在这个报告上批示,原则上同意艾丰同志的思路。质量工作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要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在中央的支持下,在名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中国名牌活动和中国名牌事业迅速崛起了。中国名牌的崛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战线上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意义是深远的。它对全民族质量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质量法制的制定和完善,对企业质量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对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都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来又有许多类似“行”的活动的出现,还有新闻舆论监督的加强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启示。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成功,并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国家主管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首都新闻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取得的成果。其中恰当的策划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